
如果單純做保險,應該無咩需要接觸風險分析呢件事。但時至今日,好多保險從業員都會做Link單同埋强積金,甚至好多好似筆者呢D Wealth Consultant,直頭攞埋證監牌照,真係提供投資建議,如果咁樣,風險評估就係一個不可避免嘅課題。
最簡單嘅方法,當然就係參考保險公司或者基金公司嘅風險級別分類,例如新興市場基金通常都係最高風險個級,環球股票就中間,投資級別債券就中低,但話自己係派息基金實情係垃圾債券個D,就中高。
另一個行業同學術界經常采用嘅概念,就係資產價格嘅波幅,通常用標準差,Standard Deviation,黎量度。簡單D講,如果一樣投資,回報大上大落,就係高風險。
但如果風險係咁簡單,一個級別一個數字,就可以比較,咁客戶自己揀就得啦,使咩投資顧問。
實情係,呢D風險評級同統計數字,可以作爲一個起點,但如果要實操上真係俾客戶一個有用嘅建議,就要配合實際情況同人性嘅考慮。
舉一個簡單嘅例子。
假設有兩個投資項目,一個有大概2/3機率可以賺20%,另外1/3機率就蝕10%;另一個就有1/3機率賺30%,另外2/3機會就打和無賺無蝕。
數學上,呢2個選擇嘅預期回報都係大概10%,而Standard Deviation都大約係14%。學術上面,兩個選擇風險一樣,回報一樣,揀邊個理論上都一樣。
但實際上,大多數客戶都會揀第2個選項,因爲對客戶黎講,風險唔係波幅,甚至咩野係波幅,大部分客戶都無咩野感覺,反而佢地驚嘅係蝕本。
第1個選擇,雖然大部分機會係賺,但都有小半機會係蝕。而第2個選擇,就算賺錢機率低過50%,但就算無錢賺,都起碼唔使蝕。
如果我們修改一下第一個選擇,就更明顯。如果1/3機率唔係蝕10%,只係蝕5%,不過都係蝕。咁預期回報同標準差會分別提高到11%同降低到12%。住响象牙塔裏面,幾個PHD學位嘅專家,一定會叫你建議呢個選擇俾客戶。
但如果你真係將呢套書本理論照搬,你都好難响投資顧問界撈得掂。應該好多客戶會話你,點解有隻保證唔會蝕本嘅唔介紹,介紹隻會蝕本嘅?我唔知咩野Deviation,我净係知你叫我揀左隻蝕本嘅去買!!
作爲Advisor,我地嘅工作係幫客戶去揀令佢買完瞓得著嘅產品,唔係話阿Mr. Client,你咁樣揀,唔符合阿Professor教果套。點解有D投資顧問,一講客戶就信,其他果D,講來講去都係火星話,客戶聽到一頭霧水,原因你自己捻下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