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槓桿風險多面睇


最近,無論講保費融資,物業活化,定按揭優化,其實都係靠銀行貸款,倍大自己可以買到嘅金融資產。


唔需要妖魔化做槓桿呢件事,而根據我細閱保監局嘅監管指引,其實都無話禁止保單質押貸款,最重要係客戶要清楚瞭解當中涉及嘅風險,愿打愿挨就得。調返轉頭講,如果家長式唔俾人借錢投資或者買保險,其實反而係無理限制左投資者嘅自由,反而逼人接受另外一D風險。


對於風險無深入研究嘅人黎講,最鍾意就係二分法,即係風險只有高同低兩個形容詞。借錢做槓桿就歸類高風險,所以有D人真係寧願死都唔願意問銀行借錢。但其實,要清楚明白同有效管控風險,第一件事就係要摒棄呢種簡單化思維,要接受風險除左可以分高低之外,仲有質嘅分別。


例如我成日同客戶講,好多人叫你唔好借錢投資,但鼓勵你用自己錢去炒股票。而股票大家都明白,係有升有跌嘅,雖然話唔做Margin,最多輸曬自己D錢,起碼唔會倒爭落周身債。但蝕本,仲唔夠大鑊ar?


但如果借錢去買債券同保單?高評級企業(例如滙豐)嘅債券,如果我地假設無違約風險,持有到期本金同利息都係100%保證。而保單,雖然有非保證嘅紅利部分,但幾乎所有保單(Universal Life例外)都或早或遲保證本金,而一般做得保融嘅計劃,更加屬於比較早可以回本嘅一類,最快3年就保證回本,一般5-7年都可以啦。


而家成日講,還得到,先好借。即係最緊要還得到,就唔怕借啦。既然借錢買嘅資產係保本,就唔怕會還唔起錢搞到爭落銀行周身債。係呢個層面黎講,係咪仲穩陣過股票或者基金呢D會蝕本嘅項目?


當然,做槓桿會加多左一樣風險,就係貸款利息。例如我借錢買債券,而家港幣貸款利率大概3.5%,而銀行債大概有5.5%收益,中間我可以有2%的利差空間。雖然債券收益同本金係保證,但貸款利率就話唔埋,雖然而家都預期加息加到尾,下年仲話會開始減息tim,但如果我地估錯,之後利率反而升到7%(而家一倍!!),咪就會倒蝕1.5%lor。


但留意,呢種蝕息差嘅風險(例如1.5%)同股票升跌會蝕本(例如>30%)嘅風險,有本質同嚴重性嘅分別。


唔借錢,又唔買有風險嘅資產,例如净係做存款,當然唔會有風險,但同時保證你唔會有回報。而如果你要有回報,你就一定要承受一D風險。你可以選擇買股票但死都唔做Margin,咁係無倒爭銀行錢嘅機會,但仍然隨時都可能輸你一半身家(睇下上年恆生指數)。


定係選擇加槓桿去買保證本金嘅資產,蝕本就唔怕啦,最多都係蝕息差姐。自己諗下。

コメント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