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之前講到,最怕就係監管矯枉過正,妖魔化保費融資呢件事,因爲好多時候,監管都係“為左你好”,阿仔,做人最緊要脚踏實地,安貧樂道,有風險嘅事情,一律唔應該做。窮,好過輸啊。
(呢個文化同美國文化好唔同,有D人話點解美國經濟咁發達,D發明樣樣頂尖,就係整個社會文化同法律因爲好鼓勵大家冒險,就算輸左,申請破產,幾年后解除,又可以繼續創新。)
所以,借錢去買保險,當然係高風險啦。
事實係咪真係如此?
借錢投資,或者Pro D講法,做杠桿,好處係可以倍大收益。例如你用孖展買股票,兩倍杠桿,如果隻股票升20%,唔計利息支出,你咪賺多一倍,40%lor。
但凡事有兩面,杠桿可以倍大收益,但如果虧損時,損失都會倍大。如果之前隻股票唔升,反而跌20%,你就會輸40%啦。
所以好多阿媽咪成日教仔,千其唔好借錢。
(於是好多白手興家嘅人,都有一關要過:生意做到一個地步,靠自己資金,真係應付唔到增長要求,要同銀行借錢,就要抵押公司甚至自己資產,但明明細個時候,阿媽日日都講阿邊個同阿邊個,就係借落一身債,走路都唔掂,阿仔你千其唔好學。)
但如果Underlying果樣工具,本身係保本,即係唔會輸?
杠桿可以倍大虧損,但如果根本無虧損,點倍大?
(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。)
保費融資就係咁樣一回事。
保單(除左ULife)都會有一個保證保本點,尤其做得保費融資嘅計劃,特別快回本,市場上最快可以5年就保證回本。所以唔會出現好似借孖展炒股票輸身家嘅機會。
當然,唔係話保費融資無風險,但我地做金融,最怕就係兩分法,唔應該一句有風險相對無風險就完事,要深入分析呢個風險嘅性質,同有幾大,先得。
下次繼續講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