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保融出問題,究竟係保險公司定銀行問題?


最近有一篇文章,批評保險從業員協會一篇聲明,果篇聲明主要話“戥啲保險公司唔抵,保費融資出咗問題,好多時好大可能出喺銀行筆槓桿貸款身上”。


而果篇文章就話佢“講呢啲嘢就不知所謂。大佬,成街保險代理都賣緊premium financing,供唔到貸款保單隨時失效,你就話「殃及池魚」將責任賴落銀行到?”


首先,我從來贊成,保險從業員質素好參差,尤其係Sell保費融資上,好多亂噏廿四,之前我好多篇文章都講過呢個情況。但唔代表保險從業員就應該成爲萬一出問題嘅代罪羔羊。我覺得保協嘅論點無錯,而反而果篇批評文章就邏輯上錯得好緊要。


(雖然,批評文章有一點我好贊成,保協呢D行業内維威喂嘅組織,水平好低,我都好唔鍾意佢地。但議事論事,唔係鍾意定唔鍾意,應該要好客觀同有理由。)


要知道,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做嘅事負責,每間公司都應該為自己出嘅產品負責,而唔係自己範疇嘅事,無理由要負責,起碼無可能係主要責任。呢一點,保協講得好啱,保單係保險公司嘅產品,而貸款(包括保費融資)係銀行嘅產品。如果保險有問題,或者保險Agent誤導保單内條款,肯定保險公司無得賴賬。


但如果出現“供唔到貸款保單隨時失效” 嘅情況,即係供款與入息比率」(Debt Servicing Ratio, DSR)同壓力測試做得唔好,呢個點會唔係銀行嘅責任?唔通呢D測試,要保險公司做埋?保險公司審批完客戶還款能力(留意,唔係保費供款能力,係貸款償還能力),然後話比銀行聼可以批准貸款?講出黎都覺得唔通啦。呢個責任,唔係“賴落銀行到“,而根本就應該係銀行嘅責任。


事實上,筆者親身參與過好多保融(當然,筆者無自己跑數好耐,都係睇住下面做Only),事實上保險公司批單時候嘅資產證明,從來做得好嚴格(真係從業做開大單,尤其大陸客錢多但從來證明唔到,就知道呢樣野有幾麻煩)。反而銀行審批,從來Hea做。睇下幾多客去私人銀行做貸款,邊個真係按照金管局規定,有存100萬美金或者Show到其他地方有300萬?


好似經營餐廳一樣,我做餐廳就係要煮得好食、衛生,如果食完肚屙,就緊係拉我。你可以落黎食、可以外賣自取,但如果你選擇揾外賣平台送,如果送得唔好,倒瀉曬、遲大到,你就話我唔好將個責任賴落外賣平台度?會唔會本來就係外賣平台嘅責任?我頂籠係次要責任,因爲唔應該同呢個低質平台合作?所以,厘定各方責任時,要理性D,講理由啊。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